世纪

你的位置:世纪 > 最新动态 > 最新动态

2003年,宋美龄在宋霭龄墓前落泪:我们宋家人,为何会葬在这里?

发布日期:2024-06-08 03:56    点击次数:132

2003年10月23日清晨,美国纽约曼哈顿的一所公寓中传来一位女子的惊呼声。

该女子是长期负责照顾宋美龄衣食起居的护士。刚刚她如往常一样进入公寓打点,却发现昨天还精神奕奕的宋美龄已经悄然停住了呼吸,享年106岁。

宋美龄在美国的公寓一角

这位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最终选择留在美国的人,在去世后被一块白色羊毛毯包裹送往殡仪馆。

她的骨灰最终安放于美国芬克里夫墓地,在大姐宋霭龄和哥哥宋子文身边,一起与故土隔海相望。

葬在芬克里夫的不止宋家三兄妹,还有国民政府前财务部部长孔祥熙,以及他与宋霭龄的一双儿女,这里俨然成了宋家的另一处家族墓地。

在病逝之前,宋美龄曾最后一次来芬克里夫探望自己埋葬于此的亲人,也曾对着大姐和兄长的墓碑垂泪不已。

她站在亲人的坟茔前,站在异国的土地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何以至此”几个字。

绣花的旗袍勾勒出她瘦削佝偻的身形,岁月的流逝让这位当年风光无限的她,变得与一般风烛残年的老人无异。

与其他人一样,宋美龄一开始是拒绝被安葬在美国的。她也明确在遗嘱里表示,希望能在百年之后与家人葬在一起,这里的家人,指的是她葬在上海陵园的父母。

但因为种种原因,宋美龄最后还是在芬克里夫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墓地,放弃了自己一定要回归故土的执念。最后葬在上海陵园,永远陪在父母身边的只有二姐宋庆龄。

宋庆龄墓

宋美龄为何最后竟落得个葬身异国的结局?

宋家一代名门,为何最后竟只能齐齐委身在小小的芬克里夫?那年蒋介石退居于台湾之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故事,还要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那场经济危机说起。

1940年,国民党进入恶性通货膨胀阶段,物价急剧增长,曾经能用一百元买到的东西后来至少要花两百元,且有钱都不一定有货。

民国通货膨胀

等到了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时,纸币的购买力已经低到了魔幻的地步。老百姓推着一推车的钱,却只能买两袋小米了,若这么任其发展,政党衰亡指日可待。

此时宋子文正担任国民政府财务部部长,对市场上发生的一切他都看在眼里。于是他推行了机箱经济措施,意在平缓物价,改善民生。

宋子文宣称自己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决定开放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

按照他的想法,随着外汇市场的开放,国内外交易剧增,纸币的贬值速度肯定会减缓。而开放黄金市场,吸引大家出售黄金也能吸收一部分纸币,物价会因此趋向平稳。

宋子文

这种想法是对的,但实现起来又是另一回事。

因着外汇在官价与市价差额巨大,不少官僚商人嗅到了可图的利益,纷纷进口大量奢侈品用以套取外汇。

同时他们还大量购入黄金放出纸币,市面上的黄金都流进了商人的口袋,纸币更不值钱了,物价又一度失控。

缓解通货膨胀的政策不但没有起到作用,反而给了别人可乘之机,蒋介石紧急叫停了这项政策,开始另寻他法。

中央日报

1947年,所有人都以为外汇事件已经过去时,《中央日报》发布了一则关于宋家孚中公司与孔家扬子公司违反国家外汇条例,谋取私利的报道。

在这篇文章中,孔宋两家套取外汇所涉及的事件人物确切详实。

且据报道显示,在开放黄金市场和外汇市场期间,全中国总共只有五亿外汇的存储,仅孔宋两家公司就占了三亿。

也就是说,宋子文出台的政策都是为了孚中与扬子公司服务,那些政府亏损的外汇价值几乎都流进了孔宋两家的口袋。

民国时期的通货膨胀

宋子文是蒋介石夫人宋美龄的哥哥,孔祥熙则是宋美龄的姐夫,两人一直是民国政府财政的支柱,先后担任民国财务部部长一职。

“财务部长带头发国难财”这则消息一经曝出,孔宋两家在大众面前的美好形象轰然倒塌,不仅孔祥熙和宋子文失去大众信任,宋美龄也颇受影响。

直到蒋介石出面约谈了这篇报道的作者,这件丑事才以一则“印刷失误,三亿金额实为三百万”的《中央日报》声明宣告结束。

孚中公司与扬子公司带头违反外汇条例的事虽被压了下去,但这也为宋子文后来远赴美国埋下了种子。

宋子文

他以财务部部长的身份整顿市场,背地里却与家族一起套取外汇中饱私囊,国民党内已经容不下他了。最后落得个身死异国的下场,也算宋子文自作自受。

1949年,国民党南京办事处被占领,国民政府在大陆的政治势力轰然倒塌,蒋介石只能带领余部撤往台湾。

宋子文作为宋美龄的哥哥,蒋介石的连襟,本该一同去到台湾,但他在任职财务部部长期间的政绩一直被国名党内部人员诟病,而且大家将失败的一部分原因归咎于他。

宋子文自己也明白当下形势,选择放弃台湾,独自前往香港,后又定居美国。

尽管几十年来蒋介石多次邀约,他也只去过两次台湾,且终身未曾再参与过国民党的政治事务。

国民军撤往台湾

外汇事件让宋子文从此远离国民政府势力中心,而国民政府在大陆的倒台也使得宋家三姐妹被迫分离。

大姐宋霭龄在1947年就前往美国定居,二姐宋庆龄选择继续留在大陆,为新中国的发展尽心尽力。

宋美龄则跟着蒋介石一同前往台湾,参加各项军事政治活动,为国民党重获他国支持奔波在台湾与美国之间。

初到台湾的那几年,美国断掉了所有对国民政府的支持。

宋美龄

宋美龄当年凭借着一口流利的英文,以及出色的个人魅力,赢得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赞赏,蒋介石也因此得到了美国的鼎力支持。

但1945年罗斯福去世后,便再无欣赏之人。

四年后,美国政府发表的对华政策白皮书,更是将大陆管控政策失败的原因归咎于国民政府,蒋介石此时犹如冷宫的妃子,被美国弃置一旁,不闻不问。

次年,宋美龄结束在美的奔波,回到台湾。

那时英国第一个站出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存在,给宋美龄企图复兴民国政府的目的施以沉重打击。

蒋介石宋美龄台湾居所

此时新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更衬得蜗居在台湾的蒋介石前途无望。

不过宋美龄没有像孔宋其他族人一样选择定居国外,而是回到台湾,陪伴在蒋介石身边。

据宋美龄的侄子宋政宏回忆,宋美龄与蒋介石之间的夫妻感情极深,两人很少分离,出行都是手牵着手。

平日里蒋介石一到家就会呼喊宋美龄的名字,而宋美龄也会及时出现相迎。他们不喊彼此的大名,互称“达令”或以小名、昵称代替。

虽然两人彼此扶持,感情日笃。但宋美龄与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和蒋纬国的关系并没有缓和起来。

蒋介石在迎娶宋美龄之前就有过几任老婆,蒋经国便是他第一任妻子毛福梅的儿子,只比宋美龄小十三岁。

蒋介石迎娶宋美龄时休了原配,这便让儿子蒋经国心中埋下了偏见的种子。宋美龄与蒋经国一直以来维持着客套的表象。

1948年,为整顿上海经济,调整物价,挽回民心,蒋介石成立上海经济管制委员会,任命自己的儿子蒋经国为督导员,开展了名为“打老虎”的严查行动。

这一行动,也使得蒋经国与宋美龄本就一般的“母子关系”近乎荡然无存。

在此次整顿行动中,蒋经国查到孔令侃所经营的扬子公司囤积了大量的民生物资,其中包括棉花,布匹,米面,钢管等等。

这些物资的囤积不能说是上海物价飞涨的元凶,但确实给上海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影响。

若蒋经国继续调查下去,背后的相关事件被昭告天下,那孔令侃毫无疑问会成为全上海的罪人。

孔家因为外汇的事已经颜面扫地,若再爆出一个孔令侃,那就真是神仙难救了。

于是在调查行动进行到关键步骤时,宋美龄突然出面制止了蒋经国的继续调查,以自己蒋夫人的身份保下了扬子公司以及其掌权人孔令侃。

是的,孔令侃是前财务部部长孔祥熙的长子,也是宋美龄的亲侄子。

孔令侃 右

因着宋美龄的出手,蒋介石也在百忙之中抽空写信表示不宜追究过深,蒋经国再生气也只能就此作罢,蒋宋二人的母子关系开始恶化。

所以在台湾的那些年,蒋介石就算再忙也会抽空为缓解二人的关系努力。

宋美龄是他的妻子,蒋经国是备受他器重的儿子,他们的和气就是代表蒋家的和气,也能让蒋介石放下心来。

当然,蒋介石之所以如此在意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是明白自己会先于宋美龄离开人世,希望蒋经国能在自己撒手人寰后,能够给予这位继母应有的庇佑与生活保障。

在蒋介石病重期间,他曾把蒋经国与宋美龄一同叫到床前,分别拉着两人的手,对蒋经国叮嘱道:“要以孝父之心以孝母。”

蒋经国 右

对于父亲的执念,蒋经国则回复说:“儿当紧遵父命,习亦如此,今亦如此,日后亦永远如此。”

或许是对宋美龄这些年为台湾的奔走心怀敬意,又或许是对当年对父亲的承诺铭记于心,1975年蒋介石去世后,蒋经国对宋美龄态度依旧如同父亲在世时一般。

不过之前发生在两人之间的龃龉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平息的。

失去蒋介石的宋美龄俨然对台湾这片土地没了眷顾,蒋介石去世没多久便动身前去美国,并长期定居。

孔祥熙

此时的美国已经没有宋美龄多少故交了。

姐姐宋霭龄与姐夫孔祥熙已经过世,与哥哥宋子文一起,葬在芬克里夫墓地。

宋美龄亲自参加了姐姐、姐夫的葬礼,而哥哥宋子文过世时她甚至都没能出席,这造成她人生的一大遗憾。

1949年,宋子文因财政问题离开国民政府,定居美国,这使得宋家除宋美龄之外的族人与蒋介石的关系陷入僵局。

宋霭龄

宋美龄与宋子文多年不曾相见,而又因为美国总统尼克松从中操作,宋子文的葬礼宋美龄与宋庆龄都未能出席,三姐妹错过了重聚的最后一次机会。

1971年,宋子文因意外去世。这对宋氏家族来说无疑是一件大事,宋霭龄、宋庆龄、宋美龄皆收到尼克松的邀请,希望三姐妹能一同出席宋子文的葬礼。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里,亲生兄弟的葬礼是无论如何也要出席的,宋美龄立刻就坐上了前往美国的专机。

可就在她行至夏威夷时,却收到了丈夫蒋介石的紧急电报,报文简短,只让她将专机停在夏威夷,在动身日期另行电报通知。

尼克松

宋美龄知道丈夫的电报肯定有其用意,便停在夏威夷,并命令下属购买了几份当天的报纸。

不过瞥了几眼《纽约时报》上有关姐姐宋庆龄的报道,宋美龄便看穿了尼克松的目的。

此时的宋庆龄已经是中央高级委员,若为了参加宋子文的葬礼出现在美国,尼克松便可以“中国高级委员赴美,两国亲切交流”的话题,使得中美关系朝着尼克松预想的方向发展。

为了确保宋庆龄能按照计划抵达美国,尼克松这才对宋霭龄宋美龄发出吊唁邀请,他认为宋美玲与宋霭龄出席的话,宋庆龄赴美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宋霭龄

出发之前,宋美龄和蒋介石对于尼克松的邀请还有点受宠若惊,以为美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却没想到是因为姐姐宋庆龄的缘故。

宋美龄想明白了其中缘由,便一直在夏威夷待命。后来大陆传出宋庆龄因未能解决专机事宜,放弃吊唁宋子文的消息,宋美龄才放下心来。

此时尼克松约见宋庆龄无望,便又邀请宋霭龄与宋美龄赴美。

不过为了防止尼克松还酝酿着其他计划,宋美龄在夏威夷思衬再三,还是又折返回台北,最后只有大姐宋霭龄一人出席宋子文的葬礼。

宋氏三姐妹

这次宋家三姐妹未能相聚,而后十几年,三人也再没聚齐。1973年,宋霭龄因病在美国去世,享年84岁。1981年,宋庆龄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

宋庆龄后来再没去过美国,便也再没有见过宋霭龄与宋美龄。

宋霭龄与丈夫儿女一同葬在美国,宋庆龄与父母一起葬于上海,三姐妹有着不同的理想与抱负,最终也迎来了不同的人生结局。

在那样政权未定,军阀混战的时候,宋庆龄一心坚持革命,站在人民大众这边,而宋霭龄与宋美玲最后却选择了国民党,跟宋庆龄背道而驰。

宋庆龄

美国威力斯安女子学校至今流传着宋家三姐妹的传奇故事,而故事的三位主人公在岁月的长河里沉浮,不知是否已经忘记了当年的求学时光。

定居美国的宋美龄一直过着十分简单的生活,偶尔出席一些公益活动,其余时间则留给自己的宗教信仰,参加唱诗班,做弥撒等等。

她以为自己已经对外界的事情不会有太大波动,直到那天收到了姐姐宋庆龄的来信。

因着政治分歧,宋庆龄与宋美龄多年不曾联系,二人为各自的理想与信仰奔忙在各自的事情,姐妹亲情成了生活中可有可无的点缀。

多年不曾联系的姐姐突然来信,其实就算不看,宋美龄也猜到了信件的内容。

宋美龄

果然,信中的宋庆龄一句未曾提及这些年的生疏与分歧,只告诉宋美龄,自己已油尽灯枯,时日无多,希望妹妹宋美龄能多加保重,顺便传递一下对家人的问候。

宋美龄与宋庆龄算是丁克一族,一直未有子嗣。二人父母去世后,留在大陆的便只剩下了宋庆龄一人。

在大陆的几十年间,宋庆龄为孙中山先生留下的理想耗尽了心血,只在临终前才敢送来对妹妹对侄甥的问候。

对宋庆龄的来信,宋美龄的回复很简洁,只有四个字:“信收到了。”很多人觉得宋美龄的反应太过冷漠,未免伤了姐姐的心。

宋庆龄葬礼现场

但也有人说,看完信后,宋美龄在四下无人时禁不住流下眼泪,嘴里还轻声说着:“马上就轮到我了。”

由此可见,宋庆龄的信并不是没有给宋美龄带来触动,只是她依旧属于国民党,任何附带感情的回信都可能成为别人攻击她的突破口。

宋庆龄去世后,宋美龄没有回大陆参加姐姐的葬礼,也未在任何公开场合表达过任何对她的态度。

蒋经国去世后,台湾便彻底与旧时代脱离了关系,后面的主席夫人吴淑珍甚至在赴美访谈时对宋美龄曾经的功绩轻蔑出言:

认为过去的就已经过去,宋美龄已经对台湾的政治没有丝毫的掌控力。

此时,蒋家王朝在台湾彻底倒下,宋美龄也再没有回过台湾。

1993年,宋美龄在芬克里夫为自己买下一块墓地,虽然她之前很多次都表示不想葬在美国,但她现在确定这里是自己百年之后的长眠之处了。

她度过了很长很长的一生,先后送走了父母姐妹,而后又送走了侄子侄女,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蒋家第三代子孙蒋孝文蒋孝勇等也因为癌症去世。

2003年,宋美龄深感自己大限将至,侄女孔令仪在她的要求下陪同她来到芬克里夫墓地,面对姐姐宋霭龄与姐夫孔祥熙的墓碑,她不禁悲从中来。

除了姐姐宋庆龄和父母二人,曾经叱咤上海的宋氏一族几乎大半都葬于此处,至死都未能回归祖国,为何会落得如此境地?

宋子文与孔祥熙都曾是国民政府的财务部长,最后因党内猜忌不得已长居美国,死后不能葬在台湾,也回不了大陆。

大姐宋霭龄也曾经风光无限,却与姐夫孔祥熙一样,落得个身死异国的下场。他们选择了国民党,最后却被政党抛弃。

宋霭龄与孔祥熙

而自己呢?宋美龄回顾自己的一生,前半生是与姐妹一起在外交与政治舞台大展身手,后期又因为国民政府的失败退居台湾。

其实,走到此处,只能够怪他们自己,怪不得别人。这几位可以说是站在人民的对立面,鱼肉百姓,不将人民的生活放在眼里,在历史的长河中,必将被无情淘汰。

宋美龄站在芬克里夫,看着亲人的一座座墓穴,一时不太明白人这一生的意义何在。

她想,若自己当时坚定地跟二姐宋庆龄站在一起,那现在想必是另一番景象,自己做出了错误抉择,便要为此付出代价。

宋美龄在美国的公寓

从墓地回去的半年后,宋美龄病逝在纽约公寓。她于睡梦中逝去,第二日清晨才被家人发现。

在她的葬礼上,前来吊唁的人不多,毕竟这时距离她的风光时代已经过去了很多年。

一部分人在称赞她,一部分人对她的所作所为不满,而大部分人其实已经不知道她是谁,有过何种过去了。

孔、宋、蒋三家在近代百年历史上留下的浓墨重彩,也随着宋美龄的过世画下了句号。